
2024年7月30日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/张文宏团队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庆兴团队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欣欣团队等在journal of hepatology(if=26.8)在线发表题为“pegifn alpha-2a reduces relapse in hbeag-negative patients after nucleo(s)tide analogue cessation: a randomized-controlled trial”的研究论文,旨在探索核苷(酸)类似物(nuc)如何降低病毒学复发率以及获得更高的功能性治愈。
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-2a (pegifn-α-2a)对nuc停止后病毒学复发的临床疗效虽然临床多有报道,但是一直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。这项研究系统性探索了pegifn-α-2a在nuc治疗结束后对病毒学复发的影响,以及其对hbsag清除的潜在影响。
该研究表明pegifn alpha-2a可减少hbeag 阴性患者在核苷(酸)类似物停药后的复发问题。研究结果表明,在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,从nuc切换到pegifn-α-2a治疗48周可显著降低病毒学复发率和达到更高的hbsag丢失率,比单独停止nuc治疗更高。
本文图片均为“华山感染”微信公众号 图
研究速递
据估计,全世界有2.48亿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(hbv)。目前,慢性乙型肝炎(chb)的一线治疗包括核苷类似物(nuc)和干扰素(ifn)基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(pegifn-α)的方法诱导长期免疫控制,治疗持续时间有限。nuc干扰病毒学复制周期,有效而迅速地抑制hbv复制,但治疗时间不确定。在hbsag阴转后可以停用nuc。由于nuc治疗的hbsag清除率极低(< 1%),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,这导致耐药率增加,医疗费用增加,依从性降低等安全问题。因此,建议在选定的hbeag阴性chb患者中停用nuc。
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,停止nuc治疗的选择性hbeag阴性chb患者仍然获得了持续的病毒学应答,甚至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继续nuc治疗的患者,表明停止nuc的可行性。pegifn-α导致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比nuc更高的hbsag血清转化。然而,迄今为止,还没有开发出减少nuc停止后病毒学复发(vr)或增加hbsag损失的策略。
机理模式图(图源自journal of hepatology)
在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,将180名连续接受核苷(酸)类似物(nuc)治疗2.5年以上,且hbv dna<60iu/ml的非肝硬化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,随机分为停止nuc治疗组(n=90)或接受48周pegifnα-2a治疗组(n=90)。
研究显示,截至第96周,干扰素单药治疗组的累积病毒学复发率(20.8% vs. 53.6%,p<0.0001)显著低于nuc停药组,hbsag损失率(21.5% vs. 9.0%,p=0.03)高于nuc停药组。
总之,在停止nuc治疗后,切换到pegifn-α-2a治疗48周可降低hbeag阴性chb患者的病毒学和临床复发率,导致hbsag清除率高于单独停止nuc治疗,该研究为hbeag阴性患者的nuc停药提供了一种优化策略。
专家点评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教授
从患者角度来讲,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治愈停药;从医生角度讲,是为了达到“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,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、肝硬化失代偿、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”。
没有实现表面抗原转阴的停药会面临很高的病毒反弹与复发。在以功能性治愈(表面抗原持久消失)的新型抗病毒药物问世之前,我们还是要探索如何达到停药和持续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病毒复制,这是目前的重要工作。本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率的优秀论文,现在全国各地的一些临床治愈门诊已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临床治愈率,包括这篇论文中的一些优势患者也能达到临床治愈,而不仅仅是停药后不复发。
未来,我们既要沿用老药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或停药不复发,也要积极研发功能性治愈的直接抗病毒新药,这些新药包括降低抗原产生的药物,包括小干扰rna(sirna,干扰和破坏病毒rna)、反义寡核苷酸(aso,与病毒mrna结合以防止病毒蛋白形成)以及衣壳组装抑制剂(cam,通过防止pgrna包装或消耗细胞中的核心蛋白和衣壳)等。华山医院前期研发的治疗性疫苗,也在国际著名的肝脏病杂志(journal of hepatology)上公布。从目前的数据看,我们离实现功能性治愈、降低肝癌远期发生风险的时间点已经越来越近。我们一定会迎来没有乙肝的时代。
(原标题为:《复旦大学张继明/张文宏等团队合作发表论文:阐述长期抗乙肝病毒治疗停药后如何降低复发率的临床方案》)

下一篇:
上一篇:
推荐阅读: